教育的迷思之一
我們教育學生或孩子常陷入的一些迷思而不知,這些迷思影響我們的態度、教育方式,更影響師生或親子關係。系列之一:犯法(校規,家規)是因為不懂法律(校規,家規)嗎?
人人都可以成為幫助他人的貴人、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1問2應3轉介】是衛生福利部和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推動的有效策略。而如何回應才不會踏地雷?如何回應更溫暖?鄭若瑟醫師用真實案例示範善意溝通式回應。
傳統賞罰教育來自行為學派,即做對就賞,做錯就罰,故賞罰分明,被奉為教育的金科玉律。但教育學者在20多年前就發現在人類行為上並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
教孩子做好事,他就不會做壞事─正向行為支持 Read More »
兩位律師, 也是媽媽。 廖奕婷, 何湘茹兩位律師2017-2018連續兩年每週一早上到學校擔任晨光時間志工,運用各種遊戲、教材、影片,非常有創意地帶領學生學習善意溝通(非暴力溝通),為孩子深植一輩子都可以使用的正向能量。 ( 2018年3月分享)
善意溝通可以幫助小朋友戒夜奶,你相信嗎?兩位律師媽媽,廖奕婷、 何湘茹分享與孩子善意溝通(非暴力溝通)的趣事,既有趣又溫馨。她們的心得是,運用親子善意溝通之後,教養變得輕鬆多了。 ( 2018年3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