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意溝通的SEL課程模式,輔以修復教育來經營班級,讓孩子生活在同理與愛沃土中。
202411彰化田中內安國小中年級的孩子學習善意溝通-認識挫折
2024年11月8日在彰化田中內安國小舉行中年級學生學習善意溝通的課程,此次課程由廖奕婷和李妍慧講師帶領中年級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挫折忍受力外,在活動過程中,產生合作、衝突、修復的樣貌,也讓學生有新的體驗。 廖奕婷講師也特別分享此次課程的模式: 此次的任務是帶中年級的孩子學習善意溝通這次設計的主題是“認識挫折”有關挫折,會聯想到什麼呢?再試一次?不公平?沒機會了?完了?好煩?難過?失望?害怕?丟臉?藉由兩則廣告及繪本「越想越困難 越做越簡單」🍄廣告1 https://youtu.be/gzp17vOsuNo?si=UW04j7IRDWUGJ-F5 🍄廣告2 https://youtu.be/S_VZLziDnsA?si=TxtGikpOOqAyiRE2讓孩子認識也許人生難以自己決定如何開始但可以自己決定結局挫折是很正常的 ,勇於嘗試新事物的人是最酷的即便摔倒、失敗、尷尬、掉漆,那份願意克服種種壓力嘗試看看的心意都彌足珍貴 延伸活動讓孩子以樹枝、毛線編織蜘蛛網孩子們分為兩個大圓圈工作也許這樣“手作”的活動帶領者會為了效率、避免紛爭都會事先把毛線剪裁好分配好但我跟孩子們說一個圓圈只會有5捲毛線 一把剪刀要如何讓每個人都拿到毛線可以開始編織需要孩子們自己想辦法 🦔孩子會挫折往往是做事的標準、答案都由大人決定但若由孩子自行決定就可以視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標準我也拜託老師們千萬要忍住,不給予任何指示🦔 沒有意外有個孩子持續10幾分鐘都坐在原位生悶氣生氣同學都不把剪刀給他 霸佔毛線我說:“可以觀察看看同學們是如何拿到剪刀、毛線的?”他仍喃喃自語 抱怨著同學都一直把剪刀拿走我說“我現在看這一圈的同學,好像沒有人拿著剪刀,你要不要走一走看看剪刀在哪裡?也許站起來走動走動 ,你會看到你需要的!”他說 :“才不要.”我說:“ 好吧 !這也是你的決定,都ok!”等我離開他身邊不久就看到他起身走動再過一陣子他就拿到剪刀、毛線開始編織然後跟我對上眼的時候眼睛笑的眯成一條線他說 :“老師,你看我的蜘蛛網,如果有黏膠,揮一揮就會黏到蟲蟲了”我問他:“剛剛如何拿到剪刀、毛線?”他說:“那邊的同學給的!”我問:“他怎麼願意給你呢?你做了什麼,所以他願意給你?”他聳聳肩我說:“我覺得因為你站起來走動了,沒有一直在原位等,你覺得是嗎?”他點點頭,笑的很開心 我幫他跟他的作品拍了張可愛的照片。結束的時候,我跟他說:“謝謝你願意站起來走動,讓我學會一課,也讓我可以把這個好經驗再分享同學們,謝謝你!” ...
【善意溝通AI教練】老師在調查霸淩事件,行為人….
案例﹕老師在調查一個霸凌事件。行為人學生說:「我只是抒發心情,而且講的都是事實,怎麼會是霸凌呢?」老師要怎麼接招呢? 示範一學生:我只是抒發心情,講的都是事實,怎麼會是霸凌呢?老師:聽起來你認為自己只是表達心情,並且你覺得所說的話是真實的。我好奇的是,當你說這些話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麼?是因為某些事情讓你感到困擾嗎?學生:我只是覺得很煩,大家都那樣說,為什麼我不能講?他們只是不願意面對現實而已!老師:我聽到你說你感到煩躁,因為你在意自己有表達的自由,而且覺得其他人可能在逃避你認為是真實的事情。我也很好奇,你說的這些話,對你來說有什麼特別重要的部分?學生:我只是想說出我看到的事實,這也沒什麼好討論的。他們太敏感了,這是他們自己的問題!老師:你認為他們的反應跟你說的內容無關,是因為他們太過敏感了。我想你是希望可以被理解,並且不想讓別人的情緒成為你表達的阻礙,是這樣嗎?學生:對啊,我真的不明白他們為什麼這麼在意我的話,這不是事實嗎?老師:我理解你很重視自己表達事實的權利,而且希望這些事實能夠被認同和理解。我也在想,或許那些同學有時在聽到這些事時感到困惑,因為他們可能對這些事有不同的解讀。你覺得,有沒有可能我們能找到一種方式,讓你可以自由表達,但同時也能夠避免讓他們感到不安呢? 請加上能夠讓孩子談出更多的事實資訊的問句,再從這些資訊裡面去探索他的感受跟需要。要用中立的,而且用比較輕,低強度的情緒語詞去回應。ChatGPT 說:好的,我將會加入一些開放式問句,幫助孩子談出更多的事實資訊,同時保持中立和輕柔的情緒語詞,以降低對方的防衛心,並進一步探索他的感受與需要。以下是更新後的對話示範: 學生:我只是抒發心情,講的都是事實,怎麼會是霸凌呢?老師:嗯,我聽到你覺得自己是在抒發心情,而且講的事情都是真實的。我有點好奇,當時發生了什麼讓你想要說這些話呢?或者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學生:就是有些同學講了一些話,我聽了很煩,他們總是那樣,我只是想說出我自己看到的事實。老師:原來是這樣。你提到他們總是這樣講,這讓你感覺有點煩。那你還記得當時他們說了什麼嗎?我很想了解更多細節,這樣我能更清楚你當時的心情。學生:他們就是在瞎說一些事,什麼我怎麼樣怎麼樣,我就回他們說了幾句,結果他們就不高興了。老師:我明白了,當時你是回應他們說的那些讓你感覺不準確的話。那你還記得你回他們的時候說了些什麼嗎?我想這樣會幫助我更理解你當時的想法和感覺。學生:我說他們說的不對,而且他們自己才應該看看自己做了些什麼。我也沒罵他們,只是把事情講出來而已。老師:嗯,我聽到你當時只是想指出他們說的話不準確,並且讓他們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你可能只是想讓事情更清楚一點,而不是真的想讓他們感覺不舒服,是這樣嗎?學生:對啊,我就是想讓他們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老師:我明白了。你或許只是希望大家能看到事實,不要誤會彼此,這樣感覺比較公平。那你覺得當時的情況中,什麼是你覺得最重要的部分?是想讓他們理解你的觀點,還是有其他你想要表達的東西? 比較這兩段對話,最大的差異在於問題的引導方式和情緒語詞的強度: 問題引導的不同上段:老師更多地關注於學生當時的感受和需要,並試圖通過提出幾個假設來推動學生思考行為背後的動機,例如「你覺得還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讓你表達自己,同時也顧及到他們的感受嗎?」。這裡側重於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並開始探索可能的解決方案。這段:這裡的老師則更多地聚焦於引出學生當時的具體行為和情境細節,通過開放式的問句讓學生描述發生的事件。例如,老師問「當時他們說了什麼呢?」和「你還記得你回他們的時候說了些什麼嗎?」這樣的問題,是為了幫助學生回顧當時的事實。這段對話強調了事實探索,並試圖在學生給出更多細節的過程中引導他反思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情緒語詞的強度上段:情緒語詞稍微強一些,老師提到「委屈」、「困惑」等較強烈的感受,這些詞語可能會讓學生感受到一種隱含的責備或對立感。這段:情緒語詞的選擇更加輕柔和中立,使用了像「煩」這樣相對較低強度的情緒詞,讓學生不會覺得情緒被過度解讀或過度放大,減少了防衛的可能性。老師使用的策略:事實探索:在這段對話中,老師使用了更多的開放式問句,如「你還記得當時他們說了什麼嗎?」和「你回他們的時候說了什麼?」這類問題,幫助學生回憶和敘述當時發生的具體事實。這種方式避免了直接評判學生的行為,而是通過收集具體事實,讓學生在回顧中自己思考行為的影響。保持中立和低強度情緒語詞:老師刻意避免使用強烈的情緒詞,保持了輕柔的語氣和情緒詞,像「煩」和「不準確」這類較低強度的詞語,讓學生感到比較輕鬆,不容易激發出防衛心理。逐步引導:在這段對話中,老師的引導是逐步進行的,先從事實入手,再慢慢深入到學生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直接進入感受和行為反思。這樣的方式讓對話更自然,減少了學生在面對感受與需求時的抗拒情緒。 以下是綜合兩種策略設計出的對話引導過程,從事實澄清逐步引導至感受和需要的同理,並透過低強度情緒語詞和開放式問題,幫助學生將可能的羞恥感轉化為愧疚,讓他有自省的可能性。 事實澄清階段:探索具體事件和情境老師:你剛剛說到,你只是在抒發心情,而且你講的是事實。我想了解一下,當時發生了什麼讓你感覺想要這樣表達呢?能跟我說說具體的情況嗎?學生:他們總是這樣說我,說我做了些什麼,我聽了很煩,我只是把事實講出來而已。老師:我理解,你當時感覺很煩,因為他們說了一些讓你不認同的話。當時他們具體是說了什麼呢?我想更清楚地了解那個情境。學生:他們說我總是遲到,說我在後面講話什麼的,明明很多人都這樣做,為什麼只說我?老師:聽起來你當時覺得有些不公平,因為好像只有你被提到,而其他人做同樣的事卻沒有被提及。那你當時是怎麼回應他們的呢?你說了些什麼?學生:我就回他們說,別只盯著我看,你們自己也不怎麼樣,然後就有點激動了。情感探索階段:慢慢引導感受和需要的覺察老師:嗯,我聽到你當時的回應可能有點激動,因為你覺得這樣的指責不太公平。我好奇,當你說那些話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麼?是因為你覺得自己被誤解了嗎?學生:是啊,我覺得他們總是針對我,很不公平。老師:這樣的話,聽起來你可能感到有些委屈,因為你可能很希望自己能夠被平等對待,而不是被單獨指出,是嗎?學生:對,我就是覺得不公平,我也想要像別人一樣被對待。 轉化羞恥為愧疚:引導反思和自省老師:我能理解,當人們覺得被單獨指責的時候,會感到委屈和不安,特別是當我們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什麼的時候。那你有沒有想過,當時你回應他們的話時,有沒有可能其他同學也感覺到有點受傷或不舒服?學生:他們?我不知道,我只是想讓他們知道他們也有問題。老師:是的,我明白你想要指出他們的行為。你覺得他們聽到你的話的時候,會不會感覺到有些被攻擊,或者覺得自己被責備了?學生:也許吧,可能他們覺得我說得太直接了。老師:聽起來你也不是真的想要傷害他們,只是想讓事情變得公平一些。你覺得如果換一種方式表達,能不能既讓他們知道你的感受,也能避免讓他們覺得受傷呢?學生:也許我可以說得沒那麼直接,不那麼激動。 同理階段:引導自省和更好的行為選擇老師:我很欣賞你這樣思考,感覺你也不想讓事情變得對立,只是希望大家能夠更理解彼此。如果我們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你覺得有什麼方式可以讓你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同時不讓別人感覺到受傷呢?或許我們可以一起來想一些不同的方式。學生:嗯,我想我可以用更溫和的語氣,或者試著先聽聽他們的想法,再說我的感覺。老師:這是個很好的想法,我相信這樣的方式會讓彼此的溝通更順暢。你也會覺得自己有機會表達,而不會讓彼此的情緒變得更對立。接下來我們可以一起來練習一下這種表達方式。 總結:在這個引導過程中,老師從事實澄清開始,逐步引導學生分享具體的情境和感受,然後使用開放式問句進一步探索學生的內在情緒和需求。在情感探索過程中,老師使用了低強度的情緒語詞,避免讓學生感到被指責,並通過中立的提問讓學生自己發現其他人可能的感受。 最後,透過輕柔的語氣和提問,老師將學生的羞恥感轉化為愧疚感,並幫助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讓他逐漸產生自省的可能性,並激發他思考更加建設性的行為選擇。 ...
202409大里大元國小「教師快樂的秘訣-從善意溝通開始」
2024年9月25日大里大元國小針對新學期教職員辦理了一場教師快樂的秘訣-從善意溝通開始共有83名教職員熱情參與。這次活動由教務主任陳老師特別邀請了鄭若瑟醫師擔任主講,帶領與會者探索如何透過善意溝通提升教學幸福感。 ...
【分享】老師正向教育園地班級實作及善意溝通AI教練教導
校名快樂國小實施者邱老師實施期間20240905年級五年級 【歷程概述】 0905第1-2節自然教室,505班學生進來,教師請學生在教室後面等待,要安排新的座位。 學生A不管老師現在要做什麼,就理直氣壯打斷老師說:學生B推他/打/罵他(有些忘了,老實說,老師真的有些情緒,( 剛上課很想趕緊安排座位,開始進入課程,就被打亂…), 老師問學生B:有這件事嗎? 學生B說沒有(應該),又問學生A: 學生B罵什麼? 這時老師想起,課程說的,於是問了:請問發生什麼事?學生B有感受到一點安全。 (思考:自己很討厭,詢問很多人,對方的第一個反應是說:沒有!這種現象連大人都有!現在忽然想到,這是因為對方感到不安全,下意識保護自己。所以詢問者真的要讓對方感覺沒有危險與敵意,詢問者會比較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學生B說:因為學生A罵他。學生A非常聰明的說:那是綽號,那是一種讚美。老師問學生B:你覺得這是一種讚美嗎?老師告訴學生A,學生B沒有覺得這是一種讚美。學生A強烈表示:那是表示聰明又…的意思。 學生B及周圍的學生皆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老師就問學生A:那老師叫你笨蛋可以嗎?因為笨蛋是一個非常聰明又厲害的意思。學生A當然表示不要。 學生A表現得非常聰明、又有些語無倫次、狡辯。學生A又說:是因為我把東西放在桌上(當然老師的指令是全部的人在後面等待,學生A應該是靠近桌上又把東西放在桌上)學生B就叫我回來…。 總之,學生A被老師詢問:對方行為是事出必有因,請學生A說明,學生A就會提出因為學生B的某些原因。真的令老師覺得很煩。老師向學生A說明,學生A還是一直在繞圈圈,期間老師還問全班大家認為呢?有些同學告訴學生A因為…所以…,學生A就靜默堅持自己的想法。 【你處理的歷程】 最後老師請學生A向學生B道歉,胡亂投訴對方。學生A覺得有些不甘,幾乎沒有聲音又姿態不對的向學生B道歉數次。 然後老師又告訴他:他必須向老師和全班道歉,因為投訴無效造成課程延誤10分鐘。 【結果或效果】 老師觀察學生A已經覺得委屈向學生B道歉,所以學生A堅持不願意道歉,又僵持了4分鐘。(老師心中真的要抓狂了…) ...
【善意溝通AI教練】學生在聯絡簿寫…老師回應…
開學到了,學生在聯絡簿上說 「開學第三天了……雖然很疲憊,但是我會朝夢想邁進,繼續堅持。 」老師回給他說 「自己的夢想 ,自己一步步實現 ,只有不夠努力 ,找錯方法,沒有不可能的呀!」 請【善意溝通AI教練】分析老師的話: 老師的回覆中包含了一些正向的鼓勵,但也存在可能被學生解讀為壓力或責備的部分。我們可以根據善意溝通的原則來分析老師的話。 ### 分析老師的話: 1. **觀察**:老師提到「只有不夠努力」和「找錯方法」,這些陳述有些評判性質,可能讓學生覺得自己的努力和方法被質疑。 2. **感受**:- **學生的感受**:當聽到這樣的回應時,學生可能會感到壓力、挫折,或是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被看見和認可。- **老師的感受**:老師可能是想要表達鼓勵和期望,感覺希望學生能夠成功達成目標。 3. **需要**:- **學生的需要**:學生可能需要更多的理解、支持和肯定,希望在疲憊的狀態下得到老師的同理和激勵,而非被評價努力不足或方法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