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 (有話好說)善意溝通親職工作坊第四場

2024年10月5日在東區成功國小舉辦今年第四場有話好說善意溝通親職工作坊,從未在東區舉辦善意溝通的課程,此次參與學員也都積極參與。

科學教養法推動孩子獨立思考與價值觀內化

講師李玉芳指出,教養的重點不在於單純告訴孩子規則,而是幫助他們內化價值觀,使他們能夠自主選擇。她強調:「家長不能為孩子過日子,而是要讓他們自己做出好的選擇。」

犯錯是學習的契機,而非恥感

教養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是,家長出於「為孩子好」的心理,施加過多的壓力,這很容易讓孩子陷入「恥感」。這種羞恥感(恥感羅盤,Compass of Shame)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糟糕、丟臉,導致他們自然而然產生防衛心理,而無法正視問題的根本。相反地,家長應該將孩子的每一次犯錯視為教育的機會,讓他們反思錯誤並從中學習,這樣的知識才會真正屬於他們自己。

安全感與決策自主:孩子懂事的根源

講師說明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是讓他們懂得思考、做出正確選擇的關鍵。家長應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這不僅能幫助他們培養自我判斷能力,也能讓他們擁有屬於自己的價值觀,而非只是家長強加的標準。

4D和4C不同語言的效果

課程一開始,林講師先請大家回憶自己曾經被同理的經驗,並反思那位長輩是誰,藉此引發對「同理心」的深刻體悟。她指出:「同理的力量能夠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真正的同理溝通能夠避免不必要的衝突,讓孩子感受到關懷與理解。」

然後探討4D語言的影響,4D語言不僅無法有效解決問題,還可能讓孩子產生防衛心理。她建議家長們轉而使用4C模組,以同理心進行對話,促進彼此之間的理解與連結。林怡如講師指出,當家長改變語言模式後,孩子的反應往往會變得更積極正向。

家長反饋

參與此次工作坊的家長對於所學到的技巧給予了高度評價。許多家長表示,善意溝通的概念讓他們開始反思自己與孩子和伴侶的溝通方式。家長們感受到這些技巧不僅實用,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他們更加理解孩子的需求,減少衝突,並促進家庭的和諧。

一位家長分享道:「善意溝通讓我察覺到自己和孩子情緒的根源,幫助我以更同理的方式回應他們,這次課程對我和家人的關係有很大的幫助。」另一位家長表示:「我學到了如何在溝通前先回顧自己說的話,並理解這句話背後的需求,這讓我在與孩子和伴侶相處時變得更理性。」

東區成功國小舉辦的這場「有話好說」親職教育工作坊,不僅幫助家長學習了善意溝通的理論與技巧,還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體會到有效溝通的重要性。

家長們紛紛表示受益良多,期待能夠將這些觀念與技巧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增進親子關係,創造更和諧的家庭氛圍。

喜歡這則貼文嗎 ?

(不喜歡 1 - 2 - 3 - 4 - 5 很喜歡)

平均 0 / 5. 評分人次: 0

不好意思,這篇文章好像不如您的預期。

請告訴我們如何做可以更好,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