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暨碩士班

114年5月7日、5月14日善意溝通修復協會的足跡,走進「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暨碩士班」教室當中,與36位碩班學生們,分享如何運用善意溝通心法,讓這些語聽系碩班的同學們開創良好醫療溝通的經驗。

鄭若瑟醫師指出,近年有高達八成的醫療人員曾遭受言語暴力,甚至不少人有被病患攻擊的經驗。儘管醫療行為出自對病患的關懷與幫助,但「好意」卻時常被誤解或引發衝突。面對無法選擇服務對象、難以改變的工作環境,我們該思考:如何透過「說對話」讓善意被正確理解,避免在溝通中造成二次傷害?

除了造成雙方受傷的4 D語言(診斷、否認、應得、要求)及表達善意的4C語言(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外,鄭醫師還提到了「同理心」和「同情心」不同,同理心指的是「站在他人的立場,致力體會他的處境、感受他的感覺,察覺他的需要、在意的事。」當醫事人員能培養自己「先了解對方心情,再解決事情;看見對方行為背後,帶有的正向理由;不爭論誰對誰錯,而是用善意溝通,致力找到能滿足雙方需求的雙贏策略」的能力,不論是團隊關係亦或醫病關係定能越來越和睦。

在最後,鄭醫師也特地和聽系碩班的同學們分享了道歉的羞恥羅盤(compass of shame)及道歉語法,其中羞恥反應有4種:攻擊他人、攻擊自己、逃避否認、退縮躲藏,並舉例四種羞恥反應有何區別,再來是透過察、感受、需要、請求組成的道歉語法,幫助同學們學會最真誠不失真的道歉語句,也教會了學生們在面對攻擊、否定時如何回應負面的言語,兩場講座後可為獲益量多。

喜歡這則貼文嗎 ?

(不喜歡 1 - 2 - 3 - 4 - 5 很喜歡)

平均 0 / 5. 評分人次: 0

不好意思,這篇文章好像不如您的預期。

請告訴我們如何做可以更好,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