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一開始,在中正國小梅家云校長大力邀請下,鄭若瑟醫師在周三下午全校老師研習中,與老師分享「善意溝通,讓校園更輕鬆」。
「台中市中正國小」位在「善意溝通協會」兩條馬路之遠,是我們的好鄰居。中正國小梅家云校長,也是協會「有話好說親職工作坊」的講師,非常努力在校園內推展「CRE善意溝通修復教育」,不僅利用教師研習時間辦理全校教師培訓,將來更希望能帶著全體學生,一起學習善意對話。
鄭醫師以2019年的新聞開頭,新聞講述:在一所學校中孩子遭到同學霸凌,過程中老師盡力幫助他、也嘗試調解雙方衝突,但最後孩子選擇自殘、最終不治死亡。過程中老師寫了張卡片給命危的孩子「很遺憾你用了最笨的方式表達不滿,也心疼你的無助,千言萬語化作祝福,祝願早日恢復健康」…。不料孩子死後,家長對老師提出告訴,只因老師在卡片中寫「最笨的方式」這幾個字,這句話的本心是出於「不捨、難過」,但聽在家長耳中卻像是「責備、怪罪」。
為何「善意」變成「惡言」?身為一名老師,究竟該怎麼說話,才能說對話、表對情呢?
透過協會自製的「菜菜子心情日記」影片,鄭若瑟醫師帶著現場60名老師們,一起聽聽看、想想看,當孩子來告訴你「我考試考不好,我好怕回家被爸媽罵、不給我零用錢」,他真正的感受是什麼?他的需要又是什麼?身為陪伴者,應該如何用同理心回應他,並且察覺他真實的需要,提供幫助呢?
原來,每個「不」後面,都有一個「要」。
「我再也不要理你了!」
「我不要再聽你了!」
「我心情不好,你不要管我!」
「你不要再嘮叨了!」
這些「不要」的背後,有個一個渴望被愛、被關心、被了解、被安慰、被肯定的心。當一個老師可以看見「負面行為背後,孩子真實的需要」,才能建立更溫暖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