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四:聽出真意.表達善意

用心聽出對方「真正在意」的事情,表達出我們的接納和理解,共同處理問題的善意。

我們心中雖有善意,但易口出”惡言”,讓人(特別是親近的人)很受傷。

其實決定我們情緒,並不完全來自他人的語言或行為,往往來我如何解讀,且這樣的解讀受到「內在認知習慣」所左右。這「內在認知習慣」又是過去的經驗、知識、傷痛、思考習慣所形成的。因此,當我們聽話時,也會用過去的習慣去解讀。若能跳過那些表面的傷害性的4D語言,過濾掉它們的毒素,自己也就比較能心平氣和,用心聽出他們正在的議題,即了解說話的人的感受與需要(真意)。說話時,我們要了解自已「自動化思考、語言」習慣,有意識地運用語言,把自已的感受需要表楚表達出來(不是堅持自己的想法、主場、主張,策略,方法….),我們便可以發現對方更易理解我們,同時溫暖地說出願意照彼此需要的善意,便能以看到更有效而較少傷害的方式來合作。

善意溝通(非暴力溝通)是一種同理心訓練。盧森堡博士把複雜的心理學,用《觀察、感受、需要、請求》4個元素作為了解自己跟同理他人的核心結構,讓我們更容易學習。鄭若瑟醫師進一步設計了4則運用的心法(4 Keys),幫助我們輕鬆上手。

善意溝通四心法

*心法一:先談心情.再講事情

*心法一:先談心情.再講事情

情緒是反映一個人狀態的訊號,能辨識他人情緒、接納情緒,溝通情緒,讓他人感覺到溫暖與關心,增加安全感 …
*心法三:不爭對錯.照顧需要

*心法三:不爭對錯.照顧需要

要從爭執對錯、應不應該的二元化邏輯,轉為與對方一起討論有那些能照顧到彼此需要的方法策略 …
*心法二:行為背後.見好理由

*心法二:行為背後.見好理由

盧森堡博士說: 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 別人對我所做的事,只是他們所知為了滿足自己需要的最好方式 傷害別人的行為,本質上是以悲劇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

喜歡這則貼文嗎 ?

(不喜歡 1 - 2 - 3 - 4 - 5 很喜歡)

平均 5 / 5. 評分人次: 7

不好意思,這篇文章好像不如您的預期。

請告訴我們如何做可以更好,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