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額外花時間幫你複習,結果一點效果都沒有,讓我很失望。
分析雙方想法與4C
老師在表達這句話時,可能反映出內心的失望感以及對學生表現的期待。
這裡我們可以從善意溝通的角度來分析老師和學生的想法,並運用4C來探討如何改善這樣的溝通。
雙方的可能想法 | |
老師的想法:老師可能覺得自己投入了額外的精力來幫助學生,希望學生能有所進步,當未達到預期效果時,老師可能會感到失望甚至質疑自己的努力是否被重視。 | 學生的想法:學生可能因老師的話感到委屈、壓力或無助,可能會認為自己讓老師失望了,也可能對於自己的學習方法或理解能力產生懷疑。 |
善意溝通4C分析
觀察:
具體描述老師的行為和結果。例如:「老師花了額外的時間幫你複習,但這次考試的成績沒有明顯提升。」
避免使用「一點效果都沒有」這類極端的說法,因為這可能讓學生感到無力或被否定。
感受:
老師的感受:老師可能會感到「失望」或「沮喪」,因為他在意學生的進步和自己的教學效果。
學生的感受:學生可能感到「委屈」、「挫折」,甚至「壓力」,因為老師的評價可能讓他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被認同。
需要:
老師的需要:老師可能需要「成就感」或「回饋」,希望自己的教學能帶來正面效果,也希望看到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學生的需要:學生可能需要「支持」和「理解」,以及一個能夠讓他自由學習並逐步改善的環境,減少壓力並感到被接納。
請求:
老師可以提出更具體且建設性的請求。例如:「我花時間幫你複習,希望我們一起找到有效的方法來幫助你進步。你覺得目前學習上有哪些困難,或是有沒有什麼方法是你覺得更有效的呢?」
以下是一段示範對話,以善意溝通的方式來進行,讓雙方更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老師:「這次我花了額外的時間幫你複習,但你的成績還是沒有提升,讓我有些失望,因為我在意你的學習進步。」
學生:「老師,聽到您這樣說,我有點挫折,也有點難過。我真的很想進步,也不想讓您失望,但是有時候我覺得複習的內容還是有些難度,自己還是沒辦法完全掌握。」
老師:「我理解你的挫折,感覺你好像在努力理解,但還是遇到了困難,是嗎?」
學生:「對…可能是有些內容不太懂,自己複習的時候也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再加上時間一長,感覺壓力也蠻大的。」
老師:「謝謝你告訴我你的感受。聽到你這樣說,我覺得有些安心,因為了解了你的困難,也覺得我們可以嘗試調整方式來幫助你學得更輕鬆一些。你覺得哪種學習方法對你比較有效?比如,是分段練習還是重點複習比較適合?」
學生:「我覺得分段練習可能比較好,也許可以先學小部分的重點,再慢慢擴展,這樣比較不會一下子有太多內容。」
老師:「好的,那我們可以在接下來的複習中試試這個方法,逐步掌握內容。也希望你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有困難,能及時告訴我,這樣我們可以更快地調整方法。你覺得這樣如何?」
學生:「謝謝老師!我覺得這樣應該會更有幫助,我也會更主動告訴您遇到的問題。」
這樣的對話讓老師表達了對學生的關心和期待,也讓學生有機會說出自己的困難,並在雙方合作下找到了更適合的學習方式。這種對話方式可以有效減少彼此的壓力,並增進彼此的理解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