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溝通AI教練】家庭篇~媽媽對於小孩用手機太久…….
【善意溝通AI教練】家庭篇~媽媽對於小孩用手機太久……. Read More »
小孩說為什麼要讀書?爸爸跟他說了很多讀書的好處。將來可以賺大錢。可以變得很有學問,工作輕鬆。不會淪落到快餐店打工。 這段對話中,爸爸的語言包含了幾個「4D」元素,我來逐步解析並提供改進建議。 4D檢查:診斷 (Diagnosis):爸爸認為讀書的好處是賺錢、學問高、工作輕鬆,不讀書就會淪落到快餐店打工。這是一種對未來結果的判斷,並不 是基於當前具體情境的觀察。否定 (Denial):爸爸暗示如果不讀書就會有負面的結果,這可能讓孩子感受到被否定,感覺自己的興趣或看法不被重視。應得 (Deserve):爸爸可能認為讀書會「應該」帶來好的結果,像是高收入或輕鬆的工作,這種語言可能讓孩子感覺到壓力和責任。 要求(Demand):爸爸以讀書未來的好處來施壓,這樣的表達方式可能讓孩子感覺沒有選擇的餘地,變成一種要求,而不是討論或合作。 分析與可能聽到的反應:孩子聽到這些話,可能會有幾種反應:感覺到被說教、壓力大,因為爸爸強調了未來的結果,而忽略了孩子當下的感受和想法。孩子可能會感到困惑或挫折,因為爸爸的重點放在「將來」的結果,而不是孩子目前為何不想讀書的原因。孩子可能會覺得爸爸認為他不讀書就會「淪落」,這會讓他感到委屈或不被理解。 4C我訊息示範對話:孩子:為什麼我要讀書? 爸爸:你問為什麼要讀書,感覺你好像不是很喜歡讀書,對嗎?(觀察)孩子:對啊,我覺得讀書很無聊,而且學的東西好像用不到。爸爸:我聽到你這樣說,心裡有點擔心,因為我在意的是你將來能夠有更多選擇和自由,不會因為某些機會被限制了。(感受 + 需要)孩子:可是我現在真的看不出讀書有什麼用啊。爸爸:我明白你覺得學校的東西可能不太實用。我希望我們可以一起討論一下,看你有沒有什麼感興趣的事情,或是有沒有什麼學科是你覺得學了對自己有幫助的。(請求)孩子:我比較喜歡動手做東西,像修理東西或者製作一些小玩具。爸爸:這聽起來很有意思!我感覺你對動手實作這部分很感興趣。你覺得我們可以找一些相關的課程,讓你在學習中也能結合這些興趣呢?這樣讀書可能不再只是應付考試,而是對你未來的發展更有幫助。(觀察 + 請求)孩子:嗯,這樣感覺還不錯,我會考慮的。 這段對話中,爸爸透過「4C我訊息」的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理解,並強調了自己在意的部分,同時也給予孩子自主選擇的空間,避免了強制性要求,這樣更容易促進雙方的合作和溝通。
【善意溝通AI教練】家庭篇~小孩問為何要念書?爸爸的回答… Read More »
案例:兒子患有精神病拒絕吃藥。 《功能》指責改期許,角色扮演對話練習好的,我們來進行「指責改期許」的角色扮演對話練習。請您選擇以下兩種模式之一:1. 簡易結構式練習:我們會一步一步進行引導,讓您練習如何將指責轉化為期許。2. 角色扮演對話模式:您將與我進行角色扮演對話,我扮演一個角色並使用4D語言,您則用善意溝通來應對。請選擇您想要的練習模式,並提供一個您希望練習的具體情境或事件描述。 2 好的,我們來進行角色扮演對話模式的練習。請您先描述一個具體的情境或事件,以及您希望我扮演的角色(例如,同事、家人、朋友等)。這樣我可以更好地模擬對話情境。我家裡有一個20歲的男孩得了嚴重精神病去看了醫生可是他不肯吃藥我要怎麼辦 了解了,這是一個非常具挑戰性的情境。我會扮演這位不肯吃藥的20歲男孩,您則用善意溝通來嘗試與我對話。請記住,我會用4D語言來回應,而您的任務是用開放式問句來引導對話,並嘗試理解我的感受和需要。我們開始吧。請先說出您的觀察。兩個禮拜前帶他去看醫生開了要回家10天只吃了兩次他都說他沒病 了解了。讓我們開始這個對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兩個禮拜前帶你去看醫生,開了藥給你回家。這10天裡你只吃了兩次藥,你說你沒病。我(扮演男孩):我不需要吃那些藥,我根本沒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問您接下來會如何回應?記得使用開放式問句來進一步了解情況。你不想吃藥可以告訴我你的想法嗎 很好,這是一個開放式問句,讓我們繼續對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你不想吃藥可以告訴我你的想法嗎?我(扮演男孩):那些藥讓我感覺很糟糕,我吃了之後整個人都很不舒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問您接下來會如何回應?記得要繼續使用開放式問句和善意溝通的原則。是感覺到怎樣不舒服呢 很好,這是一個很好的開放式問句。讓我們繼續對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是感覺到怎樣不舒服呢?我(扮演男孩):我吃了藥後頭暈,肚子也不舒服,有時候還覺得很累,什麼都不想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問您接下來會如何回應?記得保持同理心和開放式問句。可是你有病啊有病不吃要準備好呢 這句話裡帶有一些評判和要求,我們來調整一下,試著用善意溝通的方式回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我聽到你說吃藥後會頭暈、肚子不舒服,有時候還覺得很累,這些讓你很困擾。我感覺到你可能會對這些副作用感到很難受。我在意的是你的健康和舒適,你有什麼需要或希望我可以幫助你減輕這些不舒服的感覺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們繼續這個對話。請試試看用這個方式回應。你是孩子你繼續回應我 明白,我會繼續扮演男孩,並用4D語言回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我聽到你說吃藥後會頭暈、肚子不舒服,有時候還覺得很累,這些讓你很困擾。我感覺到你可能會對這些副作用感到很難受。我在意的是你的健康和舒適,你有什麼需要或希望我可以幫助你減輕這些不舒服的感覺嗎?我(扮演男孩):你根本不懂!這些藥根本沒用,我才不想再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問您接下來會如何回應?記得使用開放式問句和保持同理心。你病得很嚴重啊你看都休學了每天睡到下午2點要一起來就是對的空氣在講話很不正常耶 我們來改進這段話,使用善意溝通的原則來表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我注意到你最近每天睡到下午兩點,醒來後有時會自言自語,這些情況讓我很擔心。我在意的是你的健康和學業進展。你現在的感覺如何?有什麼我們可以一起做的來幫助你感覺好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讓我們繼續這個對話。您可以試試這個方式回應。你繼續演孩子 明白,我會繼續扮演男孩,並用4D語言回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我注意到你最近每天睡到下午兩點,醒來後有時會自言自語,這些情況讓我很擔心。我在意的是你的健康和學業進展。你現在的感覺如何?有什麼我們可以一起做的來幫助你感覺好一點?我(扮演男孩):我覺得你根本不理解我,我這樣挺好的,沒什麼問題!你們老是逼我做這做那,我真的受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問您接下來會如何回應?記得保持同理心和使用開放式問句。我看到你不開心跟你以前快樂的樣子很不一樣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讓我們繼續保持同理心和使用開放式問句來了解更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我看到你現在不開心,和你以前快樂的樣子很不一樣。我感覺你可能會覺得很挫折。你能跟我分享一下,最近有什麼特別讓你感到不舒服或困擾的事嗎?我(扮演男孩):我就是不想吃藥,吃了藥就什麼都做不了,只想躺著。你們老是要我吃藥,可是我不覺得自己有問題,我只想要你們不要管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問您接下來會如何回應?記得繼續使用善意溝通的原則和開放式問句。所以好像吃這些藥讓你很疲倦怎麼都不想做你不喜歡這種感覺 很好,這樣的回應顯示了同理心。讓我們繼續這個對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所以好像吃這些藥讓你很疲倦,怎麼都不想做事情,你不喜歡這種感覺,對嗎?我(扮演男孩):對啊,我吃了藥就覺得整個人都沒勁,什麼都不想做,只想躺著。這樣根本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問您接下來會如何回應?記得繼續使用善意溝通的原則和開放式問句。接下來我可以做什麼 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索具體的請求,並嘗試找到合作的方案來解決目前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聽起來吃藥後的疲倦讓你非常困擾。我在意的是你的健康和感覺到有活力。我能做些什麼來幫助你感覺好一點?比如說,我們一起去和醫生討論這些副作用,看是否能調整藥物或者尋找其他的解決方法,你覺得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很在意他是不是正常喔可以說嗎 在善意溝通中,我們避免使用「正常」這類帶有評價色彩的詞語。可以改成更具體、關心的表達方式。 您:聽起來吃藥後的疲倦讓你非常困擾。我在意的是你的健康和感覺到有活力。我能做些什麼來幫助你感覺好一點?比如說,我們一起去和醫生討論這些副作用,看是否能調整藥物或者尋找其他的解決方法,你覺得如何? 我(扮演男孩):好吧,如果你能陪我一起去見醫生,或許我們可以討論一下其他方法。可是不管怎樣,我真的不想再吃這些藥了。 這樣的回應展示了您對他的關心,同時也提供了具體的建議和請求,邀請他一起合作解決問題。
【善意溝通AI教練】兒子患有精神病拒絕吃藥。 Read More »
2024年5月11日,國光國小舉辦了「113【有話好說】第二場親職教育工作坊」,旨在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善意溝通,從而促進親子之間的互動與理解。
202405 (有話好說)善意溝通親職工作坊第二場 Read More »
【有話好說】善意溝通親職工作坊,2024年第一次課程來囉!感謝臺中市政府衛生局、臺中市大甲區順天國民小學,與社團法人善意溝通修復協會共同辦理本年度工作坊!期望在暴戾的社會氛圍下,能成為一股清流,幫助台灣的家人關係。溝通不難,只要記住4個心法「先談心情,再看事情;行為背後,見好理由;不爭對錯,照顧需要;聽出真意,表達善意」,並且不斷的願意為對方調整與改變,親子關係必能由紅燈變綠燈,建立善意溝通的循環。
202403 (有話好說)善意溝通親職工作坊第一場 Read More »
人與人溝通時,「說話者的肢體動作、表情、語調」比他所說的「言語內容」,更容易且直接影響「聽話者的解讀」。分享「最新科學教養法」、「好意變壞話?4D暴力語言」,工作坊中帶領家長了解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以及破壞關係的言語。練習換為思考「孩子在想什麼?如何同理孩子的心情與需要」,進而「開啟對話的大門,4種說話語法,開始善意的對話」
202312《112-5【有話好說】親職善意溝通》 Read More »
「管教管教,究竟該「管」還是該『教』?我想『教』但孩子只覺得我在『管』,一聽到我講話,就自動進入休眠模式,該怎麼辦呢?」相信這是許多父母的心聲。【有話好說】親職善意溝通工作坊,幫助學員學習從「單向的說」,進入「雙向的溝與通」。每個人都是在當了父母之後,才開始學習當父母的。每個父母都愛孩子,都希望孩子過得比自己更好。但卻忘了,「當父母也是需要學習的」。透過今天上午的「右腦知識學習」加上下午的「左腦實際演練」,每位學員都有滿滿的收穫。
202310《112-4【有話好說】親職善意溝通》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