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

113CRE成果研討會實務研討-課程設計

好人卡,好! 分享人 丁國翔 兼課教師 音樂不僅是情感的表達,更能引導我們探索情緒與生命價值。透過多元智能與社會情緒學習(SEL),學生可培養自我覺察、人際技巧與負責任的決策力。音樂體驗能豐富內在生命,並透過「好人卡」活動促進內省與社會覺察。教師可鼓勵學生正視並表達情緒,運用靈修六原則作為班級管理準則,讓哲思教育落實於行動,實踐知行合一,成為更好的自己。 發現美的眼睛 分享人 台中市上石國小 林怡如老師 透過南一版五上《做人做事做長久》,學生學習觀察與推論人物特質,並區分「觀察」與「評論」。他們將以「從○○身上學到的事」為題,描述同學的行為與對話,並分享啟發。此活動幫助五年級新班級建立安全感與親密感,透過相互觀察與回饋,增進班級情誼。延伸活動則鼓勵學生製作表揚獎狀,向家人表達欣賞與感謝,進一步深化人際連結與正向價值觀。 先行不聽 分享人 花蓮縣宜昌國中 藍惠寧老師 「先行不聽」是學生創造的幽默記憶點,剛好對應善意溝通的四句心法。我在111學年利用每週一節校訂課程,設計10節課,以四大心法為核心,幫助學生理解並實踐善意溝通。本次分享將介紹課程設計、實施成效及學生反應,並提出未來改進建議,期望讓善意溝通成為學生日常互動的一部分。 《回應與討論》 回主索引頁

113CRE成果研討會實務研討-課程設計 Read More »

113CRE成果研討會實務研討-衝突與違規

善意溝通卡的運用 分享人 台中市東興國小 李玉芳老師 面對學生衝突,教師應保持中立,傾聽雙方意見並引導溝通。學務處可協助班導師處理跨班級衝突,避免「各說各話」的情況。「善意溝通卡」能幫助學生梳理情緒,回顧衝突經過,並透過「善意溝通四心法」促進理解,使雙方達成共識,實現有效的衝突化解。 以善意溝通策略修復親師關係的釋例分享 分享人 台中市順天國小 陳素萍校長 親師溝通若因誤解產生衝突,將影響孩子的教育。透過「善意溝通4C策略」,可修復關係並增強彼此合作。「正向增能策略」強調肯定與賦能,使家長與教師更有能力理解對方。「善意溝通卡」則幫助當事人釐清感受與需求,透過角色扮演提升對話成效。此外,在修復會議前,透過「會前會」安頓情緒,確保有效溝通,讓雙方達成共識,共同為孩子努力。 承辦人 分享人 台南市民德國中 金梅仙老師 當衝突發生,需立即聯繫雙方當事人及家長,並依SOP完成調查程序。承辦人應秉持善意溝通與修復精神,確保程序公平透明。處理流程包含通知相關導師、家長與證人,記錄訪談摘要,並告知調查結果及後續處置。此外,承辦人也需注重自我照護,維持專業與情緒穩定,以確保溝通順暢並促進有效修復。 失落的友情 分享人 台中市大甲國中 紀勝涵主任 當學生因友情生變而情緒低落,教師與輔導室應適時介入,協助溝通與支持。父母若認為孩子受霸凌,學校需審慎處理,確保程序公平。透過NVC非暴力溝通與專輔教師的輔導,幫助學生理解彼此感受,化解誤解。教師、輔導室及學校各系統須有效分工與合作,以理性溝通為核心,確保衝突處理不淪為對立,讓溝通成為專業,達成真正的理解與修復。 回主索引頁

113CRE成果研討會實務研討-衝突與違規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