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相約在沙發后花園善意溝通
在美麗的沙發后花園遇見了善意溝通,將長出更多芬芳、溫暖的花朶。
202302相約在沙發后花園善意溝通 Read More »
同理心與同情心有何不同?同理心不能夠簡化成「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或「讓你也痛一下你才知道」這麼簡單。
【教案】教孩子同理心VS同情心《菜菜子心情日記》 Read More »
善意溝通4元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如何教導學生能夠應用到各種情境當中?
《教案》善意溝通(非暴力溝通) 小學生同理心表達四堂課 Read More »
每一位教師都希望班上氣氛良好,同學主動積極合作,如果犯錯的時候也能夠承擔責任,努力補救就和改善。這些正是修復教育會產生的效果,要如何做到?
《教案》對話圈如何設計?班級經營的秘技 Read More »
妥瑞症是一種神經系統的疾病,好發在兒童期。小朋友會表現出來不自主的臉部或身體的動作如裝鬼臉,身體扭動或發出奇怪的聲音。由於這些奇特的外顯行為,在學校常常是被霸凌的對象。需要老師能夠多注意並給予適當的支持,協助其他同學理解與接納。
他因為妥瑞症而受到霸凌,苦不欲生,13歲的時候從4樓跳下來自殺。他走過了生命的幽谷,走到陽光普照的大草原,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突破自己的限制。
關心霸凌:用心聽─妥瑞症勇士曾琮諭(柏穎)專訪 Read More »
在善意溝通的步驟裡,有兩個很重要的元素,分別為「感受」及「需要」,而要滿足這兩元素,便要擬定適合的「請求」策略。這次邀請到台中市上石國小林怡如教師分享如何有效的請求,運用同理心,讓師生雙方達到雙贏的局面!
同理心,是感知「他人」感受或經驗的能力,透過善意溝通的應用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那要如何應用善意溝通四步驟進行「自我同理」呢?這次「有話好說」親職教育講座邀請到林怡如教師的真實經驗,告訴我們如何運用善意溝通及同理心進行自我同理!
「感受」,是最貼近內心的狀態之一,但要如何讓孩子學會表達感受呢?這次「有話好說」親職座談邀請到台中市上石國小林怡如教師分享將善意溝通卡應用至校園實例中,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怡如老師如何運用同理心談感受吧!
因應各界的需要及教學品質,我們設計了一系列課程模組,2022再修訂為最新版本,主要整合校園課程為CRE善意溝通修復教育模組。
2022善意溝通(非暴力溝通)修復課程模組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