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寒假的盛事就是我們校園工作的成果分享,113年「CRE善意溝通修復教育成果研討會」已是第3年舉辦,今年主題〔霸凌有沒有疫苗〕。
今年CRE成果研討會於1月31日在臺中市國光國民小學舉行,由臺中市教育局擔任指導單位,臺中市國光國民小學、本協會共同主辦,臺中市順天、中正兩國小協辦。今年續採實體與線上視訊(google meet)同步,當天共有來自全國各地271人參與,80+%是第一次我們的活動,盛況空前。


今年研討會分成兩部分進行,「專題演講」部分由本會鄭若瑟常務理事,講述《SEL社會情緒教育》;本會陳怡成理事長講述《修復策略與架構》,許多第一次參加的夥伴,對於「霸凌事件的雙方,原來是有機會修復關係的」感到相當驚訝!更為願意為此花費時間與精力去修復調解的促進者,深深感動。
研討會第二部分,由10位教育實務工作者,分享如何在服務場域,運用善意溝通修復教育,帶來改變的真實故事。
李妍慧老師班上發生的霸凌事件,因著她主動關懷與了解,運用善意溝通卡讓雙方有機會放下戒心、直接對話,將一個危機(霸凌事件)變成轉機(關係調整);李玉芳老師分享自己如何運用善意溝通卡,改變班級氣氛、也讓孩子更懂得體諒與關心他人;陳素萍校長以「善意溝通」化解親師衝突、帶領教師團隊,更致力把這樣的溝通模式,推動到社區鄰里。
金梅仙老師擔任校安通報的角色,當發生校園安全事件時,就需要「啟動校安事件調查」。身為一個「承辦人」,在還沒有學習善意溝通時,就是按照行政流程通知、開會、但帶下的結果往往是雙方家長都不滿意校方的處置,甚至引發一連串後續衝突。然而當金梅仙老師運用「善意溝通」,在案件啟動前期、中期、後期,關注焦點從「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多了一層同理關心與連結後,「承辦人」的角色不再只是個「辦事的人」,轉而成為一個「關係修復促進人」。


丁國翔老師教授許多音樂、人文、綜合領域課程,他以「善意溝通卡」為根基,加上巧妙的設計,發展出「好人卡,好!」,讓孩子從有趣活動中學到表明感受與關心彼此。
此外,還有林怡如《發現美的眼睛》;藍惠寧老師《先行不聽》;朱銘厚老師《善意溝通對話看見彼此》;以及周宴如老師分享,如何運用善意溝通卡在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的障礙孩子之間,成為師生溝通、學生表達感受的管道。
活動最後,臺中市督學也蒞臨現場給大家勉勵,期許大家不論是在生活、家庭、職場當中,都應當持續運用善意溝通,為自己也為身邊的人帶下美好的祝福。
主題(點下列主題觀看錄影) | 分享題目 | 分享人 |
實務研討(1)衝突與違規 | ◆善意溝通卡的運用 ◆以善意溝通修復親師關係 ◆承辦人 ◆失落的友情 | ◆李玉芳 ◆陳素萍 ◆金梅仙 ◆紀勝涵 |
實務研討(2)課程設計 | ◆好人卡,好! ◆發現美的眼睛 ◆先行不聽 | ◆丁國翔 ◆林怡如 ◆藍惠寧 |
實務研討(3)班級經營與其他應用 | ◆善意溝通對話看見彼此 ◆我們是歡樂一家人 | ◆朱銘厚 ◆周宴如 |
【歷年CRE成果研討會錄影】(點我)





